忘记密码
立即注册
点击登录按钮代表已同意船舶帮平台《用户协议》《隐私协议》,允许平台统一管理本人账号信息
获取验证码
立即登录
点击注册按钮代表已同意船舶帮平台《用户协议》《隐私协议》,允许平台统一管理本人账号信息
获取验证码
立即登录
点击修改密码按钮代表已同意船舶帮平台《用户协议》《隐私协议》,允许平台统一管理本人账号信息

LNG 液货舱技术格局生变:三星重工首推韩国国产 KC-2C,江南造船自主技术破局

2025-10-30 11:02:57

船检
10 月 27 日,三星重工正式宣布,搭载韩国国产 LNG 液货舱(KC-2C)的 7500 立方米级商用 LNG 运输船已完成交付,且在交付当月便顺利完成从统营至济州爱月 LNG 基地的首趟运输任务。这一里程碑事件,标志着韩国在 LNG 液货舱核心技术领域,正式摆脱对法国 GTT 公司的长期依赖,为全球 LNG 运输船产业链技术竞争注入新活力。
作为韩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 LNG 液货舱技术,KC-2C 的商用化之路历经波折。早在此前,韩国为打破 GTT 的技术垄断,便已启动国产技术研发:2014 年,韩国天然气公司(KOGAS)耗时 10 年推出第一代 “KC-1” 技术,却因实船应用中出现重大故障,导致三星重工建造的两艘 17.4 万立方米级 LNG 船无法投运,技术研发一度遇挫。此后,韩国企业持续攻关,针对 KC-1 的缺陷优化升级,推出第二代 “KC-2” 技术,并于 2023 年 5 月完成首艘搭载该技术的 7500 立方米 LNG 加注船 “Blue Whale” 号命名。相较于初代技术,KC-2 不仅提升了保温性能、降低 LNG 蒸发率(BOR),更简化了安装流程,经济性显著增强。
此次交付的 KC-2C 技术,更是在 KC-2 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突破。通过改进双重屏障设计与施工工艺,KC-2C 的气密性与结构稳定性大幅提升,隔热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为攻克 LNG 液货舱建造中的高难度焊接作业,三星重工还投入自主研发的激光高速焊接机器人,显著提升膜片焊接效率,为技术商用化提供了关键工艺支撑。三星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核心技术国产化让我们在 LNG 运输船领域掌握了主动权,接下来将通过改造及新建 17.4 万立方米级大船,推动 KC-2C 技术获得更多市场认可。”
这一突破背后,是韩国长期被技术垄断的 “成本之痛”。此前,全球 LNG 液货舱技术几乎被法国 GTT 公司独家掌控,仅韩国船企每交付一艘 LNG 运输船,就需向 GTT 支付船舶造价 5% 的专利使用费,单船费用折合人民币高达 5000 万元至 1 亿元。此次 KC-2C 技术商用,不仅将为韩国船企节省巨额专利成本,更有望重塑全球 LNG 运输船的技术定价体系。韩国政府也对该技术寄予厚望,今年 8 月已明确表态支持国内船厂加速国产技术应用,计划到 2028 年建成两艘搭载该技术的示范船舶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全球 LNG 液货舱技术突破浪潮中,中国企业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。近期,江南造船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成果,正式发布全球首型搭载自主研发 “BrilliancE® II” 围护系统的 17.5 万立方米超大型 LNG 运输船船型方案,并成功获得美国船级社(ABS)的 AAIP 认证。据悉,“BrilliancE®” 货物围护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,彻底突破了低温围护系统领域国外专利的 “卡脖子” 限制,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该产业链上的技术空白,更建立了全新的行业技术标准,为全球船东提供了除 GTT、韩国 KC 系列之外的多元化选择,推动全球 LNG 运输船技术进入 “多极竞争” 时代。
从韩国 KC-2C 的商用落地,到中国 “BrilliancE®” 的自主破局,全球 LNG 液货舱技术正逐步告别 “一家独大” 的垄断格局。随着各国对绿色航运需求的提升,LNG 运输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将成为船企竞争的关键,也将为全球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更高效、经济的解决方案。